名言佳句「書店旅圖」(세계서점기행) - 金彥鎬

QB4x48sWhDey6c82JZyVWw.jpg

作者: 金彥鎬

譯者: 金丹實

出版社:聯經出版公司

出版日期:2019/04/25

 

1. 閱讀是一個人的行為,但也意味著與世界上許多不同時代的人展開精神交流。(p. 5)

 

2. 書店,是時代精神無拘無束且流瀉的空間。書店,可以說是與生俱來的公民社會。(p. 7)

 

3. 培根:「歸根究柢,書籍,寧可被消化,也不會被消費」。(p. 8)

 

4. 全世界的愛書人來到荷蘭南部小城馬斯垂克,每一個孤獨的靈魂將成為鑲嵌於此的玲瓏寶石,即在天堂書店中得到撫慰。(p. 13)

 

5. 唯有在人們的心靈埋下詩魂的書才稱得上是本好書。(p. 13)

 

6. 赫曼‧赫賽說,閱讀是不斷遊歷新世界的旅程,我們在閱讀中邂逅他者的存在與思考,結識氣味相投的朋友。凡是熱愛閱讀的人都喜歡旅行,反過來說,熱愛旅行的人也大多是些喜歡閱讀的人。(p. 25)

 

7. 查德‧伯里的「書籍禮讚」:「書籍啊 / 你們是生命之樹 / 在喚醒人類的精神 / 浸潤著貧瘠乾枯了的理性」。(p. 51)

 

8. 「如果沒有美食,藝術與知性也將消失」大仲馬如是說。(p. 71)

 

9.  蕭伯納則說: 「沒有哪種愛像對食物的愛那樣來得真實」。(p. 71)

 

10. 近乎冒犯的大膽創意、營造空間的不羈想像力,成為一連串出乎預料的風景。在這裡,竟把書籍與美食、精神與肉體、理性與感性這些不同內容植入同一空間! 是的,進化需進行到底。若想遇見未知的世界,必須將革命性創意進行到底。書籍的內容與美學將因此深化,越加光彩奪目。(p. 74 比利時 - 酷客美食書店)

 

11. 來到文學專區,在仰頭之前,需要做好大吃一驚的準備: 頭頂的天花板上吊著800多本書! 成群的書籍在天空翱翔,齊聲合唱! 讓我想起晚秋時節,在韓國漢江與臨津江下游原野成千起飛的鳥群。這是對生命與靈性的呼喚,堪稱酷客美食書店之極致。(p. 75)

 

12. 美國社會學家雷‧歐登伯格在1989年出版的「絕好的空間」(The Great Good Place) 一書中首次提出「第三空間」的概念 - 既不是家也不是辦公室。第三空間意味著社區附近的咖啡館、酒吧、大型購物中心、美容院等,這些都是現代人時常停留的空間,人們在這裡,暫時從職場和家庭的煩惱中解放。第三空間類似於廣場,酷克美食書店正屬於第三空間。(p. 82)

 

13. 理查‧布斯對大眾媒體甚是不以為然。它使人們的思想意識趨同,以資訊的洪水沖昏人們的頭腦,讓人們分辨不清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麼。(p. 91)

 

14. 書籍,讓我們攜手;大眾媒體,使我們彼此分裂。不管各自熱愛的是蜘蛛還是鳥類,人們透過書籍融為一體。那些旅遊手冊在扭曲旅遊,讓人們變得輕浮。因為那薄薄的宣傳冊,遊客們蜂擁地至宣傳冊裡介紹的景點,美麗的自然遭到破壞。這就是現代人乏善可陳的人生樣貌。正因如此,書店之旅叩問生命的根本價值,就顯得更重要。(p. 91 理查‧布斯)

 

15. 耶穌說過: 比起吃進嘴裡的東西,從嘴裡吐出的東西更要命。如何言說和思考,比吃飯重要。閱讀,應該成為我們的使命。(p. 97)

 

16. 為後世留下「愚人頌」的中世紀智者伊拉斯謨說:「當我有一筆錢,我首先會買書。之後若還剩下一些錢,再去買麵包和衣物」。(p. 110)

 

17. 「如果有天堂,那應該是圖書館的樣子。」波赫士如是說。我卻以為,書店才是天堂的樣子。書店比圖書館更開放,這裡才是知識與智慧自由交融的空間。(p. 113)

 

18. 「他的藏書比我的更豐富,這是我喜歡他並決定和他結婚的理由。我們都愛上對方的書架,於是我們就結婚了!」(p. 122 埃里克‧帕彭弗塞和凱薩琳‧勞倫斯夫婦)

 

19. 1950年大衛‧理斯曼發表「孤獨的人群」(The Lonely Crowd)。世界因物質而豐饒,機器提供無數便利,然後置身物質和機器中,人的處境卻越發孤立無援。人們表面上轉變為外向型性格,內心卻越發空虛。人們聚集到城市,而在城市的廣場,人卻迷失了自己。能夠讓孤獨的群眾,讓淹沒在群體中做為匿名者掙扎的現代人得以守住自我,身心得到療愈的媒介,正是書籍和閱讀的行為。來到書店,徜徉在書的叢林中,聆聽書的大合唱,讓現代人身心煥然一新。人們不禁自問: 「怎樣才能活得像個人,我們究竟是誰? 書店是人們再一次確認自我身分認同的空間。」(p. 123)

 

20. 亞馬遜向人們傳達「速食」和「快節奏生活」概念。電子書與智慧型手機,不啻是資本主義和機器萬能的表徵。人們快速閱讀海量資訊,伴隨思考的閱讀變得很難。讀者逐漸習慣於被動接受,使創造力下降,記憶力減退。(p. 127)

 

21. 文本的深邃就是體現在那沉甸甸的存在感、重量感之中。(p. 145)

 

22. 位於紐約曼哈頓的麥克納利‧傑克森書店(McNally Jackson)是書的花園,形形色色故事的花朵在這裡綻放,渴望講述和聆聽的人們聚集於此。(p. 147)

 

23. 「人類在討論中前行,透過爭論發展。人類依賴對話存在,在對話中臻於成熟。爭論是人類不可或缺的生存方式。」(p. 157 美國憲法)

 

24. 書籍,讓文字和思想一決高下。書籍是不同的觀點展開論述的結果,它承載著知識與理論,提供理性、知識、建設性的解決方案。書籍也激發對方的智慧,而非暴力否定、殲滅異己。(p. 157)

 

25. 「人們說閱讀是享受,我很少讀閒書,從來都是帶著問題閱讀,因為滿腦都想著『官司』,閱讀成了『我的鬥爭』。」(p. 158 劉蘇里)

 

26. 「書就是我的整個人生,我成了書的俘虜。正如沙特所說,我的生命從書開始,也將以書告終。書是我的信仰,書店是我人生最大的痛苦,也是最大的喜悅。」(p. 207 錢小華)

 

27. 網路書店的折扣戰略,將無數實體書店逼上絕路。網路書店為整個書店生態帶來新的變化。讓人們身心都能沉浸在書香的實體書店 - 照亮城市黑暗的燦爛星宿正成群地殞落,而我們竟然束手無策。(p. 255)

 

28. 一本書一旦問世便脫離作者和編者,成為獨立的社會文化,在自由流通的過程中被賦予全新的解釋。(p. 269)

 

29. 「艾希曼是個極其勤奮的人,他的勤奮並不是犯罪。然而他有罪的理由是: 他對罪行沒有任何想法,他是主動放棄了思考。不管是法西斯主義癲狂還是其他,當一個人面臨行惡的契機時,能懸崖勒馬的唯一辦法就是自主地進行思考。」(p. 270 漢娜‧鄂蘭)

 

30. 法國思想家夏爾丹在他的著作「人的現象」中指出: 用精神馴化人類內在的動物性,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人類文明,這正是「人化」的過程。我想,通往「人化」的道路上有書籍存在;而唯有書籍存在,「人化」之路才能形成。(p. 272)

 

unnamed.jpg

(南京先鋒書店)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書店旅圖 金彥鎬
    全站熱搜

    Alexandra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