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蘇格蘭愛丁堡17大必逛景點
1. 亞瑟王座 Arthur's Seat
亞瑟王座是座古老的火山,高度約為186公尺。
因為亞瑟王座海拔高度不高,所以以前曾是筆者留學生活中,日日下午攀爬的舒壓行程。
壯烈嶔崎的火山成岩。
還能眺望愛丁堡市區的秀雅之美。
如果是黃昏時分來,還能看見夕陽在遠方的城堡盡頭緩緩落去。
如果是在春天的時候登山,還能看見滿山遍野的金黃花海,滿滿的金雀花(Cytisus scoparius)朵朵盛開,妝點盛麗的春色。
2. 聖安東尼禮拜堂 St Anthony's Chapel
位於亞瑟王座山道附近,有個小古蹟—聖安東尼禮拜堂,目前並無記載確切的建造時間,但從教廷的文件記載,初步推測在1300s或更早以前建成。
荷里路德公園(Holyrood Park)涵蓋範圍極廣,除了亞瑟王座外,也包含上述的禮拜堂。禮拜堂雖剩斷垣殘壁,但攀爬至頂,還是能眺望愛丁堡城市的古色古香之風貌。
禮拜堂正下方有個天鵝湖,也是筆者寫論文寫到要冒生白髮時的散步徑地。
天鵝優雅划步。
綠頭鴨也混在其中,其中不乏一種自在的閒然。
3. 卡爾頓山 Calton Hill
卡爾頓山原本是惡名昭彰的卡爾頓監獄的所在地,後來悠悠轉轉才變成現在的「國家紀念堂」。
國家紀念堂於1826年正式開工,但短短三年間,1829年竟由於缺乏資金而被迫停建,後來鄰近城市格拉斯哥願意金援建造,但愛丁堡因各種政治考量而拒絕,爾後就殘留建造了一半的空殼紀念堂,此空殼也被稱為「蘇格蘭的恥辱」。
杜格爾德·斯圖爾特紀念亭(Dugald Stewart Monument)也是卡爾頓山的指標性建築之一。
此亭主要是要紀念一位愛丁堡大學的教授杜格爾德·斯圖爾特Dugald Stewart (1753–1828),他是著名的蘇格蘭哲學家,專門講授道德哲學(moral philosophy)。
卡爾頓山還能遠望城市邊緣的優美海岸線。
4. 王子大街花園(Princes Street Gardens)
此公園有 37 公畝大 (150.000 m²),是愛丁堡人周末或午後沉思、野餐的好去處。
它的前身是一座湖(the Nor Loch),跟愛丁堡城堡一起作為中世紀防禦的軍事堡壘和抵禦作用,後來抽乾湖水後才有今日的公園。
黑脊鷗(Larus argentatus)處處在公園中紛飛及漫步。
最棒的莫過於聖誕節時,此公園會搖身一變,變成可愛的聖誕市集。
有玩樂、有美食、有手工藝品,一攤一攤都充滿巧思。
5. 麥道斯 (The Meadows)
這個公園以無垠的草地聞名,且與愛丁堡大學的總圖書館(Main Library)及喬治廣場校區緊鄰。
但筆者最想念的還是此公園中,初春滿樹的粉紅櫻花怒放。
夏日的麥道斯也是野餐、曬曬陽光的好選擇!
6. 皇家植物園 (Royal Botanic Garden Edinburgh)
此植物園占地有330公畝,幅員遼闊。
成立於1670年,是僅次於牛津大學校內植物園的悠久植物園,此外,它原先是專門種植藥劑類的草藥植物,後才廣納各種植物品種,並成立各種相關的研究教育機構。
大波斯菊的粉紫在風中招搖。
紐西蘭猬莓 (Acaena novae-zelandiae) 沐浴在溫煦的陽光下。
7. 聖吉爾斯大教堂 (St Giles' Cathedral)
1124年由國王大衛一世(King David I)創建此教堂,故此教堂擁有900年的綿長歷史。
著名的16世紀蘇格蘭宗教改革(The Scottish Reformation)的領導者約翰·諾克斯(John Knox)也曾擔任此教會的牧師。
現在看到的建築本體大致上是在14世紀建構,並在14至16世紀間大量擴建。
8. 維多利亞街區 (Victoria Street)
踩在此街區上,彷彿踩在彩虹的繽紛之上,幸福飄飄!
此街區也是歷史悠久,約莫在1829到1834整建而成,是愛丁堡舊城的經典地標之一。
9. 愛丁堡動物園 (Edinburgh Zoo)
此動物園最早創立於1913年,占地有82英畝,目前也有從事各項動物研究或瀕臨絕種動物復育等工作。上圖為可愛的「喜馬拉雅小熊貓」。
「巴布亞企鵝」是僅次於國王及帝王企鵝外最大型的企鵝種類,模樣可愛俏皮,上圖還有企鵝爸媽的溫暖守候寶寶企鵝之溫馨畫面。
「白臉角鴞」在保育員手上轉動著智慧靈動的大眼。
10. 荷里路德宮(Palace of Holyroodhouse)
1679年此宮殿進行大翻修,依照它16世紀的雛型進行整修,才有現在大致的相貌。
目前都作為英國皇室夏天避暑的主要宮殿所在。
此城堡跟著名的蘇格蘭的斷頭女王「瑪莉·斯圖亞特」,也就是電影「雙后傳」(Mary Queen of Scots)的主角有著淵源,據說女王懷著詹姆士六世(James VI)就居住於此。
英國皇家徽章也有出現在此宮殿的門扉上,左邊是代表蘇格蘭的獨角獸。
右邊則是代表英格蘭的獅子。
禮品店的禁衛軍小熊毛茸茸的好可愛啊!
11. 蘇格蘭國立肖像美術館(Scottish National Portrait Gallery)
此美術館於1885-1890年建造而成,外觀是紅砂岩的哥德式典雅建築。
此建築是由著名的蘇格蘭人報(The Scotsman newspaper)的擁有者約翰·里奇·芬德利 (John Ritchie Findlay)捐贈。
此館曾於2009-2011年進行嚴實的修繕,讓它復返往日的風華。
牆面盡是一位位歷史上的名人,一走進去會被環抱的人像給震懾。
Anne Bayne, Mrs Allan Ramsay (1743)
館間樓梯廊道的彩繪玻璃也很有特色。
還有附設的閱覽學習區。
12. 愛丁堡城堡 (Edinburgh Castle)
愛丁堡城堡佇立於死火山The Castle Rock之上,在鐵器時代(Iron Age) 就有人類先祖在此處建立堡壘,如上圖所示,當城堡居高臨下,便自然形成軍事上的防禦功能。
此城堡曾落入英格蘭之手,在1314年,蘇格蘭人重新奪回此城。
此城堡另一個看點是古老的炮台,Mons Meg曾是中世紀最強火力的火砲,就曾在1457年由國王詹姆士二世引進。
另一個力推的城堡活動便是聞名於世的「愛丁堡軍樂節」(The Royal Edinburgh Military Tattoo)。
其實軍樂節只是每年七八月「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其中一項盛事,此節會在愛丁堡各處舉辦超過3000場的大小藝術活動歡慶。
軍樂節舉辦在愛丁堡城堡,以城堡作為藝術的背景,一古一今的元素交會,讓城堡和古老的城市在音樂中復甦。
建議提早一年購票,筆者是一抵達愛丁堡念書,就訂購了明年愛丁堡軍樂節的票,便可知其熱門之程度。
13. 蘇格蘭議會大樓 (Scottish Parliament Building)
蘇格蘭的議會 (Parliament of Scotland or"Estates of Scotland") 在13世紀至1707年獨立運作、決議政策,之後因蘇格蘭被併入英格蘭,成為大不列顛的一員,蘇格蘭議會也因此消失,併入倫敦西敏寺區的國會。
現在蘇格蘭議會則是在1997年由蘇格蘭人投票決議重啟自己的議會,1998年蘇格蘭議會正式重新成立,並立址於此。
議會現在有開放參觀,戶外的人工小池塘也是蘇格蘭人假日休閒踩水的小空間。
14. 迪恩村 (Dean Village)
此村落位於愛丁堡著名的王子街逛街區只有5分鐘的路程,有潺潺的利斯河 (Water of Leith)流過。
此區原本是穀物碾製及水車的集散地,存在的歷史約有800年,目前還有水車的遺跡可參觀。
15. 聖瑪利亞主教座堂 (St. Mary's Catholic Cathedral)
許多人來到愛丁堡,只選擇去逛知名的聖吉爾斯大教堂 (St Giles' Cathedral),但此教堂也有其迷人之處,留有19世紀的藝術建築遺風。
已故的教宗「若望·保祿二世」也曾在1982年5月造訪此教堂。
16. 蘇格蘭國立博物館 National Museum of Scotland
1985年由古物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Antiquities)和皇家蘇格蘭博物館(Royal Scottish Museum)合併,後成立正式成立蘇格蘭國立博物館,致力於保存蘇格蘭歷史文化的獨特性,也著重展覽世界的生物或科學發展等面向。上圖為博物館內的Grand Gallery。
裡面有著名在愛丁堡大學實驗時完成的桃莉羊複製品、瑪莉女王的豎琴、蘇格蘭貴族的石棺等。
也有各類物種的大型標本高掛,風格很像台灣的「國立臺灣博物館古生物館」。
17. 蘇格蘭國家畫廊 (Scottish National Gallery)
美術館位於王子街附近,建築本身是由新古典主義大師威廉·亨利·普拉費爾·弗雷澤(William Henry Playfair)設計而成。
裡面有許多曠世作品,例如林布蘭的自畫像、Ambrosius Bosschaert的花卉靜畫、Simone Bianco的Cleopatra半身像雕塑等。
最人性化的是美術館裡處處有座椅,讓你坐著慢慢用眼睛和畫作共舞。
筆者還很喜歡此美術館樓梯間的人物半身塑像,有種寧靜的莊嚴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