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佳句「歐陽靖・裏東京生存記 SURVIVOR FROM TOKYO」- 歐陽靖
作者: 歐陽靖
繪者: BIANCO TSAI
出版社:大塊文化
出版日期:2019/06/27
1. 在此之前,我對日本文化的理解有很大一部分是透過芥川龍之芥、村上龍或桐野生等文學家的作品,在他們筆下的日本社會是緊繃而邊緣的,所有的情緒都像是拖著長刀行走在氣球表面。(p. 11)
2. 日本人是非常奇怪的;他們對自我與他人過度苛求、重視繁文縟節與高道德標準,但卻是個充滿「性開放」、「自殺」、「自毀」意識的獨特民族。(p. 11)
3. 記得曾看過一部紀實日本電影,名子雖記不得了,但我對內容中的一幕特別印象深刻: 劇中曾歷經戰亂的媽媽要自己的小孩深思一句話:「人生比地獄還地獄。」這句話對現代日本哲學意義甚大的名言來自芥川龍之介〈侏儒的話〉之中。(p. 11)
4. 命運像是個技巧純熟的DJ,把一首首曲目的節奏都融合得很漂亮,即使是不同語言的歌曲。(p. 22)
5. 在保守而重視禮節的日本社會中,「白目」是社交中的大忌;日本人不會直接表達自己的情緒,但卻要別人去揣測理解自己的規矩,這種察言觀色的功夫, 叫做「讀空氣」。(p. 24)
6. 一個複雜、具有貧富差距的大都會,一定能衍生出具文學性的創作。有「日本推理之父」之稱的文學家江戶川亂步生前也定居在西池袋,他認為池袋區的不安定與活力能滋養他的靈感。(p. 80)
7. 「人家都說女人是水做的,我覺得我們根本是水泥做的......」嫁給日本老公的臺灣朋友如此說。即使已經結婚許多年、小孩也長大了,先生對妻子的態度依然離「體貼」兩個字的最低標準很遙遠。不愛做家務雜事、不關心家人的心理狀態、對妻子刻意嚴苛......這些都是日本男性的常態。(p. 108)
8. 這的確是東京人的思考邏輯,為了顧全大局、為了多數人的利益而著想,而這樣「識大體」的結果,就是使得這個城市極度冷漠,每個人都是為了公司、社會、國家而運轉的機器,完全失去了人性。(p. 112)
9. 我曾經喜歡的東京,應該是那個區域文化跟貧富差距甚大,能讓我心跳加速而有窒息感的東京;現在的東京是一個冷漠而唯利是圖、向錢看齊,追求表象和平的觀光城市。(p. 113)
10. 全東京,應該說全日本、全世界大眾運輸最便利的地方就是新宿,金氏世界紀錄中乘客出入量最高的車站是新宿車站,一天有364萬人次進出。(p. 123)
11. 目黑區其實是東京都內「孤獨死」比例很高的區域,所謂的「孤獨死」指的是獨居人口在家中的意外猝死,無論是疾病或突發狀況當下都沒有人營救與陪伴,屍體甚至要等待多日後才會被發現,被日本媒體視為現今冷漠社會下最悲哀的死法。比起東京其他區域,目黑區內小單位的獨居公寓的確特別多,人們懷抱著夢想搬來目黑,而人生也默默終結在此。(p. 162)
12. 以現存且依然繁榮的下町來說,這兒多的是不想跟時代妥協的人,除非富士山爆發或是哥吉拉來到東京,不然下町永遠都會存在。充斥著外國遊客的下町,也依然會有些堅持不接生客的地方,因為這些真正的老居民並不缺錢,更不想發觀光財。探索東京「裹下町」一定需要當地人帶路,像我這樣的外國人,光憑著熱情與勇氣也絕對不得其門而入,尤其是老城區不能為外人道的非法珍饈。(p. 197)
13. 對這些老東京人來說,「改變」遠比「守舊」困難得多了。(p. 198)
14. 身為「小三」,我知道這一切都是假象,卻因此而沾沾自喜......明明理解殘酷的事實對我一點好處都沒有,到頭來我才是那個一無所有的可憐女人,但不知為何就是放不下?我曾為了逃離一切而來到東京,此時卻沒有說「不」的勇氣,這段感情就是這麼脆弱,我知道我一旦拒絕了他,它就真的會隨之消逝。(p. 230)
15. 劇情設定錯誤的童話故事總將面臨消逝命運,那夜約會之後我跟他就完全沒再聯繫,而我確實已逐漸地淡忘這段關係。(p. 232)
16. 萬聖節的涉谷,絕對是全世界最符合「百鬼夜行」敘述的場面,裝扮結合恐怖與色情於一身的妖魔們在十字路口嬉鬧著,甚至做出破壞公物、鬥毆、公然性騷擾等脫序行為。這一天晚上,你絕對無法想像本該是奉公守法的日本人,居然全像被邪靈給附了身,又或者這才是東京年輕世代脫下那拘謹偽裝後的真面目?(p. 237)
17. 崇尚龐克主義的我打從心底認同失控與混亂,但學運、社運、塗鴉......那些都是建築在反叛精神意識之下的暴動。而近幾年涉谷的萬聖節就單純只是瞎起鬨;沒有歷史、沒有文化背景,沒有一個人知道自己在幹麻......他們甚至不知道萬聖節原本倒底是什麼? (p. 240)
18. 出生於「平成世代」的日本年輕人有個弔詭的狀況,他們極度崇洋媚外,追求歐美流行與價值觀,卻對真正的國際局勢一知半解。(p. 240)
19. 對於高稅金、社會福利也完備的日本人來說,人生會走投無路到必須伸手要飯簡直是件不可能的事;也因此東京的流浪漢們大多是自己選擇了放逐的人生。日文中的「浮浪者」指的是居無定所、沒有固定職業收入的人,甚至帶有點「浪人」的瀟灑感。(p. 246)
20. 如果一個社會能接受奇裝異服的人勇於自我表達,那為什麼不能接受有些人選擇自我放逐的生活方式呢? 涉谷是日本年輕世代的心靈依歸,而年輕族群是改變老日本守舊思想的希望;身為一位城市觀察者,我希望浮浪者能永存涉谷。「森林之所以漂亮,就是因為每棵樹都長得很不一樣。」城市也是如此。(p. 248)
21. 東京的上班族就像螺絲釘般在毫無改變的城市中運轉、虛耗生命;「社畜」這個形容如同家畜為公司拚命,捨棄自我人生的流行語代表了當時日本的社會現象。(p. 271)
22. 他們不樂觀於任何事物,對於一切總做好最壞打算,因為不知道下一刻又會有什麼突發情況。東京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很淺薄,大家都戴著一張無形面具;害怕自己對其他人造成困擾,卻也不接受別人對自己的關愛。(p. 272)
23. 城市所不為人知的裹側,一定要用生命「走進去」才能看得到。(p. 275)
(東京晴空塔)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