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紀實)時代記憶:國美35典藏精選展
這次的策展主題主要分為:臺灣美術的溯源與風格變異、臺灣現代藝術的實驗與創新、當代藝術的宣告和議題、從生活的呢喃到介入歷史。此篇的繪畫介紹主要聚焦在「臺灣美術的溯源與風格變異」,畫家多為二戰前即戰後初期的作品。
1. 陳進-婦女之美(1994)
此作品呈現陳進一貫的膠彩風格-閨閣婉約之美。
2. 林玉山-襲擊(1942)
雖為屏風畫,但仍可以感受到襲擊一剎那間的躍動。
展現躍然紙上的動態、野性之美。
4. 林玉山-牡丹藍腹(1937)
非常經典的三角構圖,讓畫面呈現一種平衡中的不平衡,微妙的視覺饗宴。
5. 呂鐵州-鹿圖 (1933)
呂鐵州為桃園大溪人,尤其擅長繪南國風情植物或花卉,此圖即可感受到畫家的細膩工筆,枝葉間的幽微細緻,妙不可言。
6. 郭雪湖-秋江冷豔(1940)
與陳進、林玉山合稱臺展三少年,他最有名的作品莫過於描繪台北大稻埕的《南街殷賑》,但此圖在我心目中地位也頗高,怎麼能把枝幹與樹皮畫得如此的嶔崎? 好像枝葉間呈現層層的立體感,太生動了!
7. 郭雪湖-錦秋(1931)
秋天的植物與花草齊聚,可看出繁盛蕭索間的一種「滿」,畫布上構圖的滿,枝葉渾渾圓圓的滿。
8. 陳永森-白鷺涉河塘(1984)
這幅膠彩畫太精彩了,構圖和運筆自有一種自在的流暢,流動的線條帶動著觀者的視覺,既粗曠又大膽。
9. 莊世和-風景A(1940)
莊世和是台灣早期的抽象畫先驅,他主要推崇立體派的畫風。
10. 程代勒-塵世即景(1986)
非常厲害的一幅畫,點線面的灑脫,模模糊糊的霧氣般黑白,展現出城市的另一面風景。
好像人世和燈火如煙塵般漂泊。
11. 呂佛庭-群山霽雪(1982)
適時的各種留白,反而填補了空白。
12. 林鉅-枯木羅漢七(2004)
這種枯枝堆疊,有一種說不出的禪意。
因為枯萎,所以畫面蓬勃。
13. 劉國松-地球何許之三(1969)
此畫家14歲開始學國畫,20歲才開始改學西畫,所以畫風呈現總有中西兼容並蓄之感。
14. 郭東榮-世界在變85號 (2014)
色彩的選擇非常鮮艷,各種顏色打結纏繞,譜出一首慌亂的變調。
15. 黃土水-甘露水(1919)
這個作品每次看都會被嚇到,非常驚嘆。少女的微仰頭,配上純淨的姿態挺立,一種說不出的畫面潔淨,從微黃的雪白中走出。
雙眼微開,彷彿在享受天地的一剎,彷彿在擁抱萬事萬物的一抹如煙。
16. 黃土水-釋迦出山(1927)
每次一想到黃土水的生命故事,35歲短暫的一生,奉獻給藝術,看著他的作品,就難免會覺得揪心,那樣的貧困卻那樣的努力,一刀一鑿都是夢想和血淚。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