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紀實) 國美館 —「賦:袁旃個展」

IMG_4310.JPG

來國美館的這天,晴空藍天配上綠草,覺得滿滿的幸福,總是喜歡腦袋被藝術微醺的精巧小日子。

IMG_4313.JPG

〈山河異色〉1992 紙本彩墨

IMG_4314.JPG

看到這個作品的時候,覺得怎麼能有人把古典的山水變得這麼夢幻,山林好像小時候童話的異境。

IMG_4316.JPG

〈神完氣足〉 1997 絹本重彩

IMG_4317.JPG

細節處理充滿奇幻,我尤其喜歡其中空靈的留白處,一點都不突兀,而是多了一份直白鏗鏘的俐落。

IMG_4319.JPG

〈仙境春長之二〉2003 絹本重彩

IMG_4321.JPG

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我被畫最上方的迷人粉色給吸引,微紅切割著粉色的雲天,不庸俗的粉,那是仙境的細緻粉。

IMG_4322.JPG

IMG_4326.JPG

〈天華〉1998 絹本重彩

IMG_4329.JPG

〈白雲入室〉2005 絹本重彩

IMG_4330.JPG

窗台的秀娟框住遠邊的流雲,這幅畫老是讓我想到紅樓夢裡,那既寫實又不寫實的一場紅樓醉夢,隨時會有小姐雅然走進畫中,頷首,凝雲。

IMG_4332.JPG

〈花田〉 2000 絹本重彩

IMG_4333.JPG

特別喜歡這幅畫的構圖,古典又現代,各種塊狀的綠或粉,好像真的是從極遠方凝望,所有的花田暈開了一塊又一塊視覺上的欺迷。

IMG_4335.JPG

〈飛天〉2002 絹本重彩

IMG_4338.JPG

〈火鳥〉1999 絹本、複合媒材

IMG_4340.JPG

〈歲歲富貴〉2008 重彩屏風

IMG_4341.JPG

我真的太喜歡這個屏風了,各種花卉的氣質和典雅躍然屏風,色澤的調配如此飽和又精緻,我尤其喜歡其中綠色的調色,一直讓我想到各種迷濛的醉綠,好像是古人身上的裁縫或耳墜上,才會出現的藍綠色、翡翠綠等。

IMG_4343.JPG

〈文化廳〉2008 絹本重彩 這幅畫讓我想到郭雪湖描繪的20年代大稻埕《南街殷賑》。

IMG_4347.JPG

〈手把青秧〉 2017 紙本水墨

IMG_4349.JPG

〈聽雲走路的聲音〉2015 絹本重彩

IMG_4350.JPG

這幅畫的名子真的是太靈動了,好像雲的腳步一直在畫中踱步,聲音在流走的筆觸間狂舞。

IMG_4351.JPG

IMG_4353.JPG

〈鋪殿錦〉2021 絹本重彩

IMG_4354.JPG

這幅畫讓我憶起高雄美濃的花布。

IMG_4358.jpeg

〈瑞鶴圖〉2017 絹本重彩

IMG_4363.JPG

〈藏經洞〉2019 絹本重彩

IMG_4361.JPG

不禁聯想到安迪·沃荷(Andy Warhol)的作品。

IMG_4366.JPG

〈多寶閣〉2018 絹本重彩

IMG_4369.JPG

〈窗外〉2021 絹本重彩

IMG_4370.JPG

朗麗的花團,各種和諧,各種不和諧,真的是太喜歡了。

IMG_4371.JPG

不知道是不是海水的微浪雲波,但筆觸和色澤的輕巧,真的是讓浪在每刻鐘都在微微湧動。

IMG_4324.JPG

袁旃畢業於台師大、比利時皇家文物維護學院,曾在大英博物館實習,回台後,進入國立故宮博物院工作20多年,至到40多歲,她才提起畫筆專心藝術創作。這次的展名為「賦」,賦,由楚辭演變而來,非詩非文,但卻又有詩有文,可以說是一種詩文的混合體,呼應這次袁旃的作品,有中國山水、建築、花草的底蘊,又有現代的錯置和斷片,筆者一直是個對水墨或中國山水畫不大有興致的人,但這個展讓我看見傳統的突破性,我時常看展覽時,覺得整個展間的風格都太雷同,沒有跳躍性,好像畫家一直在複刻自己的影子,但袁旃的作品,有各種可能性,各種自我的超越性,在秀雅的傳統華麗工筆間,又唱喝著朗朗的現在性,很難預測她的構圖或筆觸走勢,真的是一個看得很過癮的展覽,「賦」且「富」。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賦:袁旃個展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Alexandra Yang 的頭像
    Alexandra Yang

    Miss Sheep 在世界旅行

    Alexandra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