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記) 台中清水—蝴蝶滿園翩飛的「牛罵頭遺址文化園區」
此遺址位於鰲峰山上,為臺灣中部地區新石器時代中期文化的代表。
整個園區綠草如茵,陽光灑落的時候,會有一種溫暖柔和的感覺。
這個園區是我目前在台灣或是世界各地奔走一番後,看到最多翩飛蝴蝶的地方,滿滿閃閃爍爍的拍翅,真的會讓人陷落在蝴蝶的雪白羽翅間。
這棟是「行政辦公室兼閱讀體驗教室」。
「行政辦公室兼閱讀體驗教室」裡面頗空,只有幾張桌椅和小小的書櫃。
裡面有一間餐廳叫做「拍瀑拉」,因為這裡原先是「拍瀑拉族人」漁獵游耕生活的傳統場域,十七世紀中葉以後,荷蘭人統治以及明清時期的漢人移墾,大幅改變了他們的生活面貌。日治時期日本人原先在這裡設立運動場,後建了一座「清水神社」,日本戰敗後,該神社被拆毀,目前只留下石燈籠底座和石獅等少數神社遺跡。
「二號棟展示館展」內部展覽物頗豐。
「二號棟展示館展」整體內容講解清晰明確。
「二號棟展示館展」內部空間。
這個是台中市遺址查詢地圖,可以操控螢幕來了解遺址分布。
也有史前生活的模擬,讓觀者比較好想像遺址之前的生活脈絡。
「二號棟展示館展」有一個我很喜歡的大窗戶,可以透著窗外的燦陽和綠地,一幅框住的玻璃風景,很令人沉醉。
穿越「二號棟展示館展」後的大草坪後,會抵達老榕樹區。
盤根錯節的老榕樹後面,就是「四、五號棟展示館」。
「四、五號棟展示館」細細地解說牛罵頭的多個文化層,除了提到牛罵頭遺址的年代約在3500年前至4500年前,也有提及上層番仔園文化,中層的營埔文化層。
牛罵頭文化層出土的陶器,以紅、褐色陶為主,黑色陶器較少,手製紋飾則以拍印繩紋為大宗。
這是「遺址剖面剝取」,可以一睹牛罵頭文化中向下埋葬先人的行為,也是當時第一個被後人發現的墓葬區域。
此為真實的挖掘場地,稱為考古學中的「方形探坑」,留下一隅給大家參觀。
園區右手邊的展示館,其實這些展示館都是民國時期的「鰲峰山營區軍事營舍」,2005年陸軍軍營才遷出,該年11月21日被指定為縣定古蹟。
這個是當時候中央研究院的歷史語言研究所所使用的「田野考古發掘現象紀錄表」,上面還寫著土色、土質、遺物名稱等。
這個則是牛罵頭古文契書,由郭雙富提供,此為複本。
離開前別忘了去「觀景平台」。
天氣好時,可以看到台中港、相思樹林、高美燈塔、大甲溪橋等。
▲地址: 436台中市清水區鰲海路59號
營業時間: 9:00-17:30 (周一公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