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佳句) 金瓶本色: 你愛的是耽溺,還是沉淪  - 蔡詩萍

getImage.jpg

作者: 蔡詩萍    

出版社:有鹿文化    

出版日期:2020/02/07

 

1. 自古大宅門就是個「是非院」,是個人際關係考驗試煉的「研究所」,進去不容易,全身而退尤其不容易。(p. 51)

2. 但流言從來就是大宅門裡伺機而動的陰暗靈魂最愛的膿瘡。有了,怎麼會不去戳它,不把它戳破呢? (p. 53)

 

3. 但,「狐媚偏能惑主」,就更是高明了。女人美,不一定能狐媚。狐媚也不等於美。(p. 77)

 

4. 以撒.柏林是借這兩種動物的特性,來延伸思想家的類型: 狐狸者,懂很多事,屬博雜型; 刺蝟者,只工一事,屬專精型。兩者沒有什麼高下差異,純粹就是人的屬性不同,傾向不同而已。(p. 77)

 

5. 曹雪芹在「紅樓夢」裡,以見它樓起,見它樓塌,訴說著一切彷彿是空的人生! 但你若尋得真愛,擁有真愛,那彷彿虛空的世界裡,仍不免是溫暖,是值得依活的。我總感覺,賈寶玉是整個紅樓隱喻的縮影。他最終遁入空門,乃因林黛玉香消玉殞,他再無生命於虛空之現實裡,可以奮進的任何依靠。(p. 102)

 

6. 這「送禮」二字特別強俏,乃因含意有二,平常送禮,建立關係;關鍵時刻送禮,等同賄絡! (p. 131)

 

7. 送禮的槓桿定律,你敢、你能,你送得起,對方也敢,也能,也回報得起,四兩就能撥千金! (p. 132)

 

8. 這是「送禮」互動中的高招,送的,不能那麼赤裸,拿的,不能那麼貪婪,彼此一定要升格到「交心」、「互信」的階段。否則,各自不會放心。(p. 134)

 

9. 在那個民治未開、弱肉強食的社會,市井小民是靠著相信天地有公道、善惡有報應的邏輯,才可能認命、接受現況的。(p. 140)

 

10. 中國的傳統小說,受到文以載道的影響,受到「雖小道,亦有可觀者焉」的流毒太深,往往急切的要交待微言大義,反而讓主角、人物失之於扁平化,而欠缺了立體、多稜角的可能性。(p. 153)

 

11. 人生的疆域上,很適合一句西諺:「是贏了一場戰役(battle),還是輸了一場戰爭(war)?」當你斤斤計較每個眼前的得失時,你也許正逐漸失去一場未來更大的舞台! 潘金蓮漸漸失去她在吳月娘心中的分量,潘金蓮漸漸迷惑於自己狹窄視野裡的人生,潘金蓮漸漸步向她自鳴得意的悲慘未來不自知! (p. 161) 

 

12. 套句三百多年後佛洛伊德的說法,西門慶是「原慾」(libido,力比多)的本能追逐,賈寶玉是昇華之後的文明,我們是平凡男子,則在兩者之間移動。有時傾向西門慶多一些,有時靠向賈寶玉多一點。(p. 165)

 

13. 人,若明白現世的短暫,虛浮,有三種可能,讓他選擇: 一是,回到宗教式的信仰內,看破紅塵,追求永恆的心靈平靜。二是,進入現世,奮進有為,要讓自己短暫生命照亮陰暗世界。改變紅塵,這是儒家精神。三呢,是融入紅塵,享受感官之娛樂,既然生命短暫,那就任由自己在極樂世界裡被燃燒殆盡吧! (p. 191)

 

14. 浮世繪與浮世的興起,象徵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個人的,物質的,感官的,現世的。它對抗的是傳統、封建、閉鎖壓抑的時代。(p. 196)

 

15. 這不就是人生的許多過場嗎? 逢場作戲,彼此應酬話,你既不該當真,也不能不虛與委蛇。(p. 200)

 

16. 一個人或好或壞,在法律判決時,一翻兩瞪眼。一個人或善或惡,在道德評價時,非黑即白。一個人的內心世界與外在行為的落差,往往都不是法律或道德在做判斷時,會在意的。然而,只有文學藝術會關切到那一份落差,因為人性往往就是在那一份落差之間! (p. 204)

 

17. 小說的出現,代表了西方近代意義的浮現。「人」在意義上的探尋上,回到了人的本身、人的吃喝拉撒、人的七情六慾的存在上,而不用再靠信仰、靠教條。(p. 205)

 

18. 某種程度,西門慶是一種時代訊息的隱喻,意味了社會發展到一個階段,商業抬頭,人性解放,慾望將永無止盡的往前試探,死而不悔! (p. 234)

 

19. 小日子,是日常生活的重複。無聊嗎? 說是,也對; 說不是,也對。不管無不無聊,你活著,無非是這樣過日子的,不是嗎? 要不無聊,唯有認真、細節地關注自己的日子。(p. 263)

 

20. 但什麼又是永恆? 什麼又是不朽呢? 「金瓶梅」給了一個「不要永恆,只要現在」的答案。(p. 270)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金瓶本色 蔡詩萍
    全站熱搜

    Alexandra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