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展) 台北美術館 - 黨若洪2019個展「老男 ‧ 雜匯 ‧ 小神仙」

黨若洪1975年出生於臺北,1998年畢業於東海大學美術學系,2002年於西班牙Salamanca大學取得藝術碩士,為「2016臺北美術獎」首獎得主 ,2017年「局外人」第十六屆台新藝術獎視覺藝術類季提名,於2005年開始辦了許多國內外個展,於今年2019回到北美館舉辦個展。

unnamed (21).jpg

整體空間規劃因在美術館地下室,呈現較黑暗的狀態。

unnamed (20).jpg

但我覺得這樣的黑暗空間,讓這種半抽象的魔幻畫,更具超現實的力量。

unnamed (25).jpg

也有展示彩繪的雨靴。

unnamed (26).jpg

以及彩繪的舊帽。

unnamed (30).jpg

展場還懸掛了「人生無少年」的字句,發人深省。

unnamed (1).jpg

〈禁語〉這幅畫血紅的乾枯筆刷刷過畫布,禁忌的紅染著眼中的紅色十字架,很令人窒息的一幅畫。

unnamed (22).jpg

〈戴花的中年男子〉畫名溫婉,但這幅畫最還是給人一種抽痛的疼痛感覺。

unnamed (35).jpg

〈拐棍青年〉這是這一場個展中,最寫實的作品了,沒有太多魔幻的切割和意象,背景任由線條流動。

unnamed (34).jpg

〈空中降下無情劍〉這幅畫是這次個展中較大篇幅的畫作,展現出掙扎、無助、狂亂,中間的血紅很像跳動的心臟。

unnamed (6).jpg

〈戴帽自畫像〉一直很喜歡看畫家的自畫像,林布蘭、梵谷、畢卡索都留下自畫像,一筆一畫描摹詮釋自己,是多麼赤裸而尖銳的過程。

unnamed (8).jpg

「拿破崙必須贏」黨若洪很喜歡讓耳熟能詳的人物走進畫布,例如: 拿破崙、耶穌、瑪麗亞、浮士德等。

unnamed (7).jpg

「瑜珈女神」這幅畫要跟上一幅拿破崙一起看,瑜珈女神展現下犬式姿勢,畫布四周則用蝴蝶結狀的線條框著,讓平面的畫作,憑空架出另一種想像空間。

unnamed (13).jpg

〈騎乘者 - 拒絕思考〉對這幅畫特別同情共感,工作生活中需要思考的事情太多,分分秒秒被世界的噪音追著跑,是否要像脫韁野馬的騎乘者,摀住耳朵、拒絕思考,傲驕地對世界扭頭呢?

unnamed (23).jpg

「穿紅靴的女人」黨若洪的作品就像這幅畫一樣,常常遊走於半現實與抽象間,不至於讓觀者漫無目的的瀏覽、無所依托,又不至於過度寫實,讓人乏味。

unnamed (10).jpg

「神職者向上的聆聽」黨若洪曾經有幾年時間無法順利創作,他曾說: 「總之,從那張畫之後整個翻轉,這件作品就像是有誰丟了一條繩索給我,抓著它,就可以再畫下去,我心裡滿懷謝意,就這樣慢慢地走出創作低潮。那時心裡想的是,感謝上帝,救了我一把。雖然我不信上帝。」他既不信上帝,但作品卻又時常出現聖職、耶穌基督等,畫家大概總能在衝突中找到精神上的美感。

unnamed.jpg

「僧侶」其實黨若洪的主題通常很孤獨,一張畫通常只有為數不多的人物,很多時候是孒然一人,「我一直有一種邊緣化的感受,我無法加入任何一個族群,也知道是被排拒在外。這不見得是劣勢,但就是在邊緣……那處於不同族群的中介地帶,純粹是漂浮在外。」曾這麼說過的他,近年來因失去聽力,更加漂浮在一種邊緣的異度空間,並在這種維度中找到一種虛幻的真切感。

unnamed (9).jpg

「穿靴子的基督」中間這幅身上扎滿釘子的基督,光看就讓人感受到那刺骨的疼痛。

unnamed (37).jpg

「老男? 只學吹蕭變得仙」其實我挺喜歡黨若洪用尖銳的色澤、強烈的對比色,讓畫面的色調彼此攻擊又融合,還有多重象徵、隱喻等,讓一幅畫刺耳又冷靜地說話。

unnamed (38).jpg

「遠行」(左) 「洋(老)男‧屋子‧萬重山」(右)

arrow
arrow

    Alexandra Ya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